兩位官校好同學,最近先後得了癌症。
活到我們這年紀,這本不足為奇。然而讓人意外的是,他倆都是同學眼中的健康寶寶。
說嗜好,他們不抽菸、不喝酒、不熬夜。
說身材,兩人大致維持修長的體形。
說運動,一個定期到健身房練身,另一個經常到戶外健行。
說基因,雙方父母都查不到相關病史。
說脾氣,都是同學眼中的好好先生;不敢說溫良恭儉讓,但是最起碼,我從不曾見他倆發脾氣罵人。
假如上帝是公平的——付出什麼就得到什麼,他們應該長命百歲。
可是,偏偏在邁入六十的時候,他們相繼得到了癌症。
兩人我都熟識,因而在生病探望之初,分別為他們做了些分析。如果你是我,了解上述他倆生活的習慣與脾氣,你認為他們得病的原因是什麼?
說出我心中的想法以前,請先看兩個故事。
一個是不久前在臉書看到的貼文,內容如下(文字我做了點修改):
《心債》
By:于洪
前幾天上街買菜,看見一位精神異常的街友蹲在騎樓吃便當,看得我心有戚戚焉。
什麼事讓他整個人忘我,無視他人異樣的眼光?在街頭遊走行乞?究竟是受到多大的刺激所造成的後遺症?家庭失和、經商挫敗、失戀、被人坑?還是摯愛身亡,或者不想工作?這得有多大的「承擔不起」才造成此結果?
我不敢笑他,因為每個人都不能保證一生平安無事,只能警惕自己,逆境時要能頂住外來的壓力,克制自己的情緒,找個想要去的地方,自己慢慢療傷。
記得年幼時在老家,隔壁大姐姐是附近最會讀書,典型品學兼優的模範生,人又長得像明星。當時的她是整條街上大人的最愛,恨不得她是自家女兒,我也是存著仰慕的眼光看她。
直到我上初中,這位大姐姐不知何故,瘋了!
打從她父母把她從台北帶回來,我每次看到她,她總是佝僂著身子低著頭,一路踩著路邊的白線條,消瘦如紙的身影與我錯身而過。
沒多久,一個寧靜的初秋早晨,大姐姐媽媽的哀嚎聲震驚了左右鄰舍!
後來我才從流言中得知,大姐姐在那天凌晨自盡了。
那時上初中的我,對死亡極度恐懼,久久不敢從大姐姐家門前經過。
我不會笑街友,因為大姐姐的人生讓我明白,人生關卡一旦跨不過,你我都可能成為異常的一員;至於輕重,那就得看心債沉不沉重!
第二個故事是我自己的經驗:
我讀大溪國中的時候,同屆有個「學霸」,連續三年都是全年級第一名,後來他也如師長預期,順利考上北聯第一志願建國高中。
之後我進入海軍幼校,難得與國中同學連繫。再聽到他的消息時已是兩年之後,境遇和《心債》的主角類似——不知何故瘋了,父母將他從台北帶回大溪。
兩個故事,兩個主角,都是人人稱羨、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為什麼瘋了呢?
優秀的人對自我要求太高,長時生活在高度壓力之下,很可能有一天因頂不住壓力而崩潰!
看到這,能猜到我為兩位同學分析得病原因時,我心中的答案嗎?
當然,這必然和壓力有關。
壓力是健康的殺手,現今人人都清楚。可是,從前面兩位同學的生活習慣與脾氣,哪些能證明他們心裡比旁人有更大的壓力?
不必往前看,我摘要再寫一遍:
一、不抽菸、不喝酒、不熬夜。
二、體重正常。
三、運動適度。
四、父母查不到相關病史。
五、別人眼中的好好先生。
這五項,你認為問題出在哪裡?
就我的認知,問題有二:
一、好好先生。
二、不喝酒。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之所以是好好先生,不是境遇比別人好,而是懂得壓抑、忍耐,強迫自己把不愉快的事情往心裡放。
放久了,多了,就是壓力!
其次,好好先生多半會主動為家人著想,因而通常都沒有喝酒的習慣。
喝酒對健康是好或壞呢?
最近有一則新聞,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做了項研究,期程長達17年,樣本數超過1,700人,結果顯示每天平均喝2杯酒的人,死亡風險降低18%;而每天固定運動15~45分鐘的人,死亡風險僅降低11%。
試驗結果顯示什麼?
喝酒比運動更能讓人長壽!
這不讓我意外,因為喝酒雖然傷身,但有助於釋壓――與其傷心,不如傷身,因為傷心對健康的殺傷更大!
最後想忠告三、四、五年級生以下幾句話:
我們這年紀,人生已走到尾聲,該努力的已經努力了,這一生是好或壞,成了定數,何苦再給自己添加壓力?
別考慮那麼多,做自己喜愛做的事,享受有限的人生吧!
如何享受有限的人生?
實施的第一步,每晚喝幾杯酒。
喝幾杯呢?一、兩杯,八、九杯,或甚至幾十杯?
每個人酒量不一,請把握兩個原則:喝到心情能夠放鬆,第二天醒來不會宿醉,沒有不舒服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