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許為小說家,喜愛講故事,迄今已寫了近三十本小說。《終極和戰》是第一本論述型著作,裡面沒有任何幻想的小說情節,但卻是至今我自認最重要的一本著作。
之所以有此改變,主要原因如下:
二○二二年八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之後接連三天中共環臺軍演,然而除了加強戰備的國軍劍拔弩張,全臺一片祥和之氣,街頭看不到一絲戰爭的氣息,國人仍高度地相信中共不會攻臺。儘管如此,透過此次環臺軍演,清楚地呈現以下事實:
1. 演習兵力之大,操演區域與臺灣距離之近,前所未有。
2. 無論是戰術作為或軍事實力,國軍缺乏有效的反制作為。
3. 兩岸軍事實力的差距,以前只是存在於腦海中的「數字」,如今中共以「實際行動」殘酷地證明在國人眼前。
4. 臺北不可踩踏紅線,否則北京有充分的實力與多樣化手段對臺獨進行制裁。
5. 第一島鏈之內中共掌有相對軍事優勢,一旦北京採取武統,美軍只會也只能置身事外。
戰爭與和平猶如天平的兩端,中間有一個法碼。法碼推過極限,天平不是倒向和平就是墜入戰爭。馬英九時期,法碼穩定地向和平推動;蔡英文執行,法碼正逐步逼近戰爭。另外,從政府近兩年向美國軍購超過六千億臺幣,並計劃將兵役延長至一年這兩個徵候來看,戰爭與臺灣的距離,可能遠比國人想像得要近。正因此憂慮,我著手撰寫《終極和戰》。
小說家的特色是什麼?
能夠設身處地站在小說人物所處的環境,思考他最可能採取的行動。
《終極和戰》的主軸就是基於這種「設身處地」的前提,分別站在北京、台北、華盛頓的立場,思考這三方考量的問題,以及可能採取的解決之道。
本書第一章「強弱」、第二章「和戰」偏重理論,若對軍事沒有興趣,可以直接跳過不看。不過,終究這是一本討論戰爭與和平的著作,若有可能,最好抽空研究一下。特別是第一章第二節:界定強弱的「戰力方程式」,提出了一個創新的計算公式,使用比較科學的方法預測衝突雙方的戰力對比。
第三章「中國」是從北京的角度看統一,讓讀者清楚了解「統一」絕非北京喊一喊的口號,那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或缺」的一塊。
第四章「台灣」則是以台灣人的視野探討大中國思想。當初為了撰寫此章節,我研讀了相關史料,赫然體會台灣人的心境:他們要的是一份尊重、一份關懷、一份將他們視為「自己人」的認同;而非高高在上,以統治者的身分與心態出現,把臺灣視為囊中物、階下臣,對臺灣人指指點點、吆五喝六。
當然,討論兩岸問題,不可或缺的第三者是美國,因而第五章「美國」是以華盛頓的心態看兩岸,也才明白歷史實在有趣,即使國際只有利益,沒有道義,然而基於「不希望中國成為老大」的共同目標,美台關係到達前所未有的緊密。
第六章「戰法」是依據前總長李喜明的「整體防衛構想」,提出我心目中理想的台灣防衛戰法。我深相假如國軍能夠落實戰力防護,並按計畫遂行濱海決勝與灘岸殲敵,「首戰即決戰」同樣可列為臺灣的戰略目標。
第七章「兩岸」是本書期欲達成的目標:希望北京與台北的領導人,都能拋棄舊有的思想包袱,同時向後退一大步,將「和平」列為處理統獨問題的唯一選項。
若對本書有興趣,請點選以下連結,裡面有較詳盡的介紹: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3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