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十六歲進入海軍幼校,四十二歲退伍,漫長的廿七年歲月,超過一半的時間待在海軍的大本營──左營。
講起左營,我腦海充滿了美好的回憶,而其中最讓人念念不忘的,是「金華酥餅」的燒餅(相片一)。
相片一:口感極佳的金華酥餅。
當我還在官校讀書,同學就大力推荐這家的燒餅好吃。
的確好吃,即使價格不便宜,每一爐燒餅幾乎都因客人事先預定而售盡。
人到現場,現買現吃,十次有九次會失望而歸。
正因為「一餅難求」,如此漫長的歲月,我幾乎沒吃過兩、三次。直到擔任張騫艦艦長,某日朋友L來訪,我知道他喜歡吃麵食,特別託船上官員買了十個燒餅。
那天L捧著剛出爐、熱烘烘的燒餅,一口氣就吃了五個。
他一邊吃,一邊稱讚,直誇這是他今生吃過最好吃的燒餅。再之後只要來南部,不管繞多遠的路,他都要前往金華酥餅店,一買就是五十個、八十個,除了同行友人每人送十個,另外還帶二、三十個回台北慢慢享用。
沒有一次例外,次次都必須到現場預訂(老闆不接受電話預訂),接著再專程跑一趟──想想這股麻煩勁,別說為了幾個燒餅,縱然鵝肝魚子醬,我也不會如此大費周張。
L對吃的專注,除了左營的燒餅,另外是清水夜市的排骨酥麵(相片二)。
相片二:清水夜市有名的排骨酥麵。
吃過這家的排骨酥麵嗎?
吃過一次便知道,什麼是有名!
由於店小,裡面沒幾個座位,以致排隊的人龍經常是十幾二十位。好不容易擠進店裡,每個客人擁有的桌面「小而又小」--擺上一碗麵,有時還加上一碗湯,就這麼急匆匆地吃著。
再想想那是開敞的夜市店面,即使有冷氣,效果也不可能好(記憶中根本沒有冷氣),如果處於燠熱的夏日,吃一碗熱麵是何等的折磨!
自然而然,從第一次消費,我就努力思考:如何享受這家店的美食,卻不受如此折磨?
很快我就找到了答案。
首先,「外帶」不必排隊,而且幾乎隨買隨做,等不到兩、三分鐘。
其次,附近二十多公尺之外,有一家生意不太好的飲料店,有冷氣,空間與桌子都夠大,問老闆「能否帶外食」,他一口便答應。
於是第二次來清水夜市,我們先買外帶排骨酥麵,接著走入飲料店,大家各點一杯飲料,之後坐下來先吃麵,再慢慢喝飲料。
這會不會輕鬆、舒適許多?
想起來是棒極的點子,可是才試了一次,L就以耽誤了幾十秒,麵冷了點,味道差了點,拒絕以後這麼做。
於是每次經過中部,我們都繞一段遠路,等候在長長的排隊人龍中,好不容易坐進人滿為患、通風不良的店裡,大夥腳往內縮、兩臂靠攏、額頭冒汗地吃一碗熱騰騰的排骨酥麵。
古人說:食色性也。
其實所有動物,不都如此?
想起來人人嚮往的「食」,近身觀察許多朋友的習慣,深深感覺人各有所好,其間的差異還可能十分巨大!
好比說L和我。
L的耐性極差,然而對於美食,即使站在大太陽底下排隊幾十分鐘,他也絕沒怨言。
又好比在國外旅遊,有時為了前往一家名店用餐,來回開兩、三個小時的車程,L也不會猶豫。
至於我,留學美國兩年,由於手頭不寬裕,對於三餐,只能講究「怎麼便宜」、「怎麼簡單」就怎麼吃。
沒幾天我就發現超市賣一種紮紮實實的甜甜圈,一盒八個,拿在手裡沉甸甸的,吃下肚裡挺耐消化的。
我每天起得晚,「早午餐」就吃兩個甜甜圈,配上一大杯咖啡,足足可以撐到下午四、五點。
日復一日都如此,幾乎從不曾改變。
我吃得不難受嗎?
對不起,從來都不覺得。
談不上喜歡,也說不上討厭,反正就是餓了,吃吧。
如今細細回想,這才發現自己對吃的要求不高。
例如出國留學兩年,我從不曾懷念國內的任何飲食,什麼酸梅湯、牛肉麵、燒餅油條、飯糰、瓜子、蜜餞、稀飯……,管他什麼,都不曾出現在我的腦海。
如今在國內,我也不覺得任何一家餐廳的什麼美食,值得我特別排隊等待,或專程跑一趟遠路。
我也不是全然不講究吃。
如今年齡漸大,慢慢歸納出了兩個原則:
一、 食材新鮮。
二、 口味清淡。
再講白了只有一項,那就是著重食材的原味。
你不是如此嗎?
如果不是,可能你的年齡還不夠大,或是像我的那位朋友,吃的欲望過度強烈。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絕對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