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成敗論英雄是公平的事嗎?
首先我要說明,成敗論英雄未必是「成、敗」和「英雄」之間的關係,好比說項羽比之於劉邦,這是一種狹義的說法。廣泛地看,成敗論英雄是「以『結果』論『是、非』」的觀念。
再講淺一點,就是通俗的「結果論」。
也就是某一件事情是對或錯,許多時候道理講不清楚,那不妨直接看結果──如果結果是好的,那就是對的;如果結果是不好的,那就是錯的。
好像有一點武斷是嗎?
舉幾個例子你會明白。
我任職海軍總部武獲室,曾經碰過一位自認才高八斗的學長,他英文說得十分溜,文筆一流,又能言善道,看起來的確厲害,是一個優秀的參謀人才。
然而,可能因為他太厲害,自從他成為我的同仁,只見他每天抓著電話不是罵東就是罵西,反正都是別人的錯──張三該交的資料沒交,李四該寫的報告沒寫,王五該連絡的事情沒連絡……;因而不管什麼案子交到他手上,團隊氣氛不佳就算了,也很少能夠在時限內完成上級指派的工作。
最明顯的例子是有一次出國開會,他是戰系組承辦參謀,十多天之後回國,組長被他氣得半死,帶隊長官也說這次表現最好的是另一組的參謀。
而在那同時,我難免想起去年他來戰系組之前,同樣一個會議由另一位學弟承辦。
那位學弟樣樣都比他差──英文沒他講得好、文筆沒他流利,也不太會講道理;可是去年同一個會議結束,組長滿面春風地回國,因為帶隊長官說戰系組表現得最好。
誰厲害、誰不厲害,該拿什麼評斷?
再好比說,你和張三都當老師,兩人拿相近的薪水,在同一所高中教書,家庭的負擔類似,也都沒有從事「業外投資」。十年之後張三手邊只有幾萬元現金,你卻有上千萬元的存款。
請問:你們兩人誰比較「小氣」?
這問題需要思考嗎?
想都不必想,也無須了解你倆的為人,當然是存款百倍於張三的你更小氣。
沒有別的可能,因為「成敗論英雄」就是如此。
很簡單的道理是不是?
十分悲哀的是,我們大部分都看不清楚這簡單的現象。
例如我有一位朋友待人處事有問題,只要跟他交往過一段時間,別人對他的印象只是介於「有點討厭、很討厭、有點厭惡、很厭惡、極其厭惡」的差異──看到這結果,你應明白他待人處事有問題吧?
基於朋友的立場,每每我規勸他幾句,得到的反應多半是聽到他這麼說:我有多棒多棒、多好多好,說我不好的人是他們自己的心態有問題……。
要說自己有多棒、多好,他可以舉出許許多多的例子,每一件都可以拿出「人、事、時、地、物」做為佐證。和他談多了、講累了,我只好拱手投降,拿出「成敗論英雄」的觀點做為總結。
後來我再慢慢觀察其他人,發現許多人都有「看不清自己」的毛病。
例如我有一位商場朋友,他這輩子始終在換女朋友。如今換了快三十年,新交的女友才一年多,近日兩人又鬧得不愉快。
從局外人的角度看起來,我這個朋友必然花心、好色。
可是,我頗清楚他的為人,感覺他是一個善良、有責任心的好男人。後來觀察許久,我總算明白了,他和別人相處會習慣盯著別人的缺點看。
好比說這女孩有一雙很大、不好看的腳,但有一副很美、很秀氣的手。一旦某天他瞧見這女孩的大腳,心裡暗暗嚇了一跳,之後便將注意力全都集中到她那雙腳。他會留意那女孩今天穿什麼鞋子、穿什麼襪子,腳怎麼放、怎麼擺……,然後完全無視於那雙很美、很秀氣的手。
沒有人十全十美。每個人都有某些優點,也必然有某些缺點。與人相處的重點,是看別人的優點,不是缺點。
猜猜看,當我跟他這麼分析時,他怎麼回答?
他完全不同意我這講法,並且非常篤定自己習慣看別人的優點。
因而我又舉了他公司員工「替換率非常高」的例子,最後再以「成敗論英雄」做為總結。
聽完我的分析,他默不作聲低下頭,凝神思索起來。
這兩件事都發生在最近,前後差不到五天,讓我特別有感觸。
感觸之餘我也反問自己:我會不會像他們一樣犯了類似的錯誤?
你呢?
許多事情不必研究過程、不必思考理由,只須檢視最後的「結果」。
你是對或錯、是好或壞,單看「結果」就有八、九不離十的答案。
好比說你每年大約要發幾次脾氣?
同學之中不為了請託什麼事,只為了聊一聊家常,有多少人會主動打電話給你?
親友家人是喜歡親近你,或怕你、遠離你?
你這一生的努力與付出,絕大部分是成功或失敗?
你這一生的金錢投資,絕大部分是賺或賠?
…………
如果你已經上了年紀,總結這些結果,你會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或許你還能改,或許已無法改,但不管如何,你應該認識自己。
別忘了「瘋子認為別人都是瘋子,只有自己不是」的道理。
首先我要說明,成敗論英雄未必是「成、敗」和「英雄」之間的關係,好比說項羽比之於劉邦,這是一種狹義的說法。廣泛地看,成敗論英雄是「以『結果』論『是、非』」的觀念。
再講淺一點,就是通俗的「結果論」。
也就是某一件事情是對或錯,許多時候道理講不清楚,那不妨直接看結果──如果結果是好的,那就是對的;如果結果是不好的,那就是錯的。
好像有一點武斷是嗎?
舉幾個例子你會明白。
我任職海軍總部武獲室,曾經碰過一位自認才高八斗的學長,他英文說得十分溜,文筆一流,又能言善道,看起來的確厲害,是一個優秀的參謀人才。
然而,可能因為他太厲害,自從他成為我的同仁,只見他每天抓著電話不是罵東就是罵西,反正都是別人的錯──張三該交的資料沒交,李四該寫的報告沒寫,王五該連絡的事情沒連絡……;因而不管什麼案子交到他手上,團隊氣氛不佳就算了,也很少能夠在時限內完成上級指派的工作。
最明顯的例子是有一次出國開會,他是戰系組承辦參謀,十多天之後回國,組長被他氣得半死,帶隊長官也說這次表現最好的是另一組的參謀。
而在那同時,我難免想起去年他來戰系組之前,同樣一個會議由另一位學弟承辦。
那位學弟樣樣都比他差──英文沒他講得好、文筆沒他流利,也不太會講道理;可是去年同一個會議結束,組長滿面春風地回國,因為帶隊長官說戰系組表現得最好。
誰厲害、誰不厲害,該拿什麼評斷?
再好比說,你和張三都當老師,兩人拿相近的薪水,在同一所高中教書,家庭的負擔類似,也都沒有從事「業外投資」。十年之後張三手邊只有幾萬元現金,你卻有上千萬元的存款。
請問:你們兩人誰比較「小氣」?
這問題需要思考嗎?
想都不必想,也無須了解你倆的為人,當然是存款百倍於張三的你更小氣。
沒有別的可能,因為「成敗論英雄」就是如此。
很簡單的道理是不是?
十分悲哀的是,我們大部分都看不清楚這簡單的現象。
例如我有一位朋友待人處事有問題,只要跟他交往過一段時間,別人對他的印象只是介於「有點討厭、很討厭、有點厭惡、很厭惡、極其厭惡」的差異──看到這結果,你應明白他待人處事有問題吧?
基於朋友的立場,每每我規勸他幾句,得到的反應多半是聽到他這麼說:我有多棒多棒、多好多好,說我不好的人是他們自己的心態有問題……。
要說自己有多棒、多好,他可以舉出許許多多的例子,每一件都可以拿出「人、事、時、地、物」做為佐證。和他談多了、講累了,我只好拱手投降,拿出「成敗論英雄」的觀點做為總結。
後來我再慢慢觀察其他人,發現許多人都有「看不清自己」的毛病。
例如我有一位商場朋友,他這輩子始終在換女朋友。如今換了快三十年,新交的女友才一年多,近日兩人又鬧得不愉快。
從局外人的角度看起來,我這個朋友必然花心、好色。
可是,我頗清楚他的為人,感覺他是一個善良、有責任心的好男人。後來觀察許久,我總算明白了,他和別人相處會習慣盯著別人的缺點看。
好比說這女孩有一雙很大、不好看的腳,但有一副很美、很秀氣的手。一旦某天他瞧見這女孩的大腳,心裡暗暗嚇了一跳,之後便將注意力全都集中到她那雙腳。他會留意那女孩今天穿什麼鞋子、穿什麼襪子,腳怎麼放、怎麼擺……,然後完全無視於那雙很美、很秀氣的手。
沒有人十全十美。每個人都有某些優點,也必然有某些缺點。與人相處的重點,是看別人的優點,不是缺點。
猜猜看,當我跟他這麼分析時,他怎麼回答?
他完全不同意我這講法,並且非常篤定自己習慣看別人的優點。
因而我又舉了他公司員工「替換率非常高」的例子,最後再以「成敗論英雄」做為總結。
聽完我的分析,他默不作聲低下頭,凝神思索起來。
這兩件事都發生在最近,前後差不到五天,讓我特別有感觸。
感觸之餘我也反問自己:我會不會像他們一樣犯了類似的錯誤?
你呢?
許多事情不必研究過程、不必思考理由,只須檢視最後的「結果」。
你是對或錯、是好或壞,單看「結果」就有八、九不離十的答案。
好比說你每年大約要發幾次脾氣?
同學之中不為了請託什麼事,只為了聊一聊家常,有多少人會主動打電話給你?
親友家人是喜歡親近你,或怕你、遠離你?
你這一生的努力與付出,絕大部分是成功或失敗?
你這一生的金錢投資,絕大部分是賺或賠?
…………
如果你已經上了年紀,總結這些結果,你會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或許你還能改,或許已無法改,但不管如何,你應該認識自己。
別忘了「瘋子認為別人都是瘋子,只有自己不是」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