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羅生門到水門

你關心小英總統博士是真或假嗎?
我心裡十分清楚,關心這話題的國人僅是少數,因為畢竟事情太複雜、故事太長,誰有那麼多閒功夫?
基於此,我將最近的研究心得簡化成3張比較表,請大家參考。

                 


項次
一 般 情 形
本 案 狀 況
1
依據LSE就學規定,博士生必須先修LSE碩士
蔡進入碩士班,過了預期畢業時間,突因經濟困難退選
2
從學籍紀錄顯示,蔡只在19811982年繳交學費
1983/6重新入學,學籍紀錄並未繳學費。而此同時蔡於國內兩度投稿,頭銜皆冠博士
3
1984/2「獲得學位」,但未註明是博士或碩士
從時間與學程判斷,蔡獲得的應為碩士
 
            
項次
一 般 情 形
本 案 狀 況
1
2015年便有人質疑博士真假,一般人直覺反應應是展示學位證書與論文,此理當可讓質疑者一刀斃命
蔡從不回應別人質疑,直到今年6月海外某教授臉書才首次出現她畢業証書。一個月後蔡自己才展示同一份證書的正本
2
證書「副校長」欄位簽名,應為1984LSE的副校長
副校長任職於20122018年。經學者爆料,某立委才說這是2015年補發的證書
3
LSE規定,補發證書內容必須與原始證書完全相同(identical)
簽名與文書內容都與原始證書不同,顯然這份補發的證件違反校方自訂規定
4
若公開質疑某校提供的證件為膺品,事件又鬧得如此之大,校方通常會出面說明。
LSE校方從未對此事件公開發表意見,而是由LSE「台灣研究計畫」主任在臉書轉傳,台灣媒體卻以「校方正式回覆」誤導台灣民眾
 
            
項次
一 般 情 形
本 案 狀 況
1
審查通過的博士論文,依LSE規定必須提供3本給校方3所圖書館典藏

當年LSE 107個博士畢業生,除1人論文於1992年被註銷,其餘106人只有蔡例外。至於蔡的論文,無論是紙本、數位電子檔、圖書館收藏資料,完全找不到
2
2019LSE圖書館搜尋系統才出現蔡博士論文索引,然而開始時沒有實體(not available),且有兩個作者
博士論文不可能由數個作者「合著」,經節目爆料,圖書館立即修改線上資料為蔡單人著作
3
今年6月蔡提供LSE「她自己收藏」的論文1
館藏論文皆可公開借閱,甚至透過網路直接下載。蔡的博士論文卻神祕無比,借閱規定繁瑣、嚴苛,非經蔡本人同意不可拷貝、影印,甚至連內容都不可引用
4
圖書館收藏的博士論文是學生研究心血,也是後人檢視其學術價值的標的,因而品質精美,內容也必定經過再三校訂
蔡博士論文粗糙,錯誤百出,例如以「手寫」更正打字錯誤,附註未依規定「上提」,有的章節段落的「名稱」和後頁內容不一
5
博士論文必有口試教授簽名
沒有教授簽名
6
送交圖書館收藏的論文定稿,由於「已取得學位」,因而「自稱」不會使用「博士候選人」
論文中所有提到作者自己,都使用「This candidate(博士候選人)
7
論文「指導教授」必須具備指導博士生的資格
唯一的指導教授當時年僅30,只有大學畢業的學士學位,而且在1982年離開LSE2016年離世
8
論文必有「總結」,那是整本論文的精華
論文分10章,各章有小結,然最終沒總結。
9
論文「註」的編號應從第1章開始,依序編到論文最末
10個章節各別編「註」,加上前項疑點,讓人感覺這是10篇文章拼湊成的論文
10
論文是一本「書」,每頁都有「頁碼」,再依頁碼的順序排版
多頁缺頁碼,似乎是事後補加的資料,然第1章又缺了7
11
論文撰寫年代為1984,那時沒有電腦打字,只能使用打字機
90%(334)論文使用電腦排版,另10%使用傳統打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