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個客觀的人嗎?
有時候,別人的行為看起來毫無道理可言,其實不過是因為與我們的觀點不同,或是他們看到我們沒有看到的事物。
就像螃蟹橫著走,也許牠以為自己走的才是直的,別人才是橫著走。
每個人都是主觀的,別以為自己心中的那把尺才是直的。
什麼是客觀?
依據字典解釋,所謂客觀就是:觀察事物的本來面目而不加上個人意見。
請注意這句話的重點:不加上個人意見。
對於什麼事物你沒有「個人意見」?
孩子可不可以上網打電玩?
朋友張三是好人或壞人?
國外旅遊去日本或是瑞士?
…………
哪一個問題你會沒有個人意見?
客觀是很難達成的修養──承認嗎?
如果承認,那麼此刻請點著自己的鼻頭,連續大聲說三次:我是很主觀的人!
很不幸,人很難看見自己的缺點。
曾經有一位長官,他是我所見過最沒肩膀的人。不管什麼工作,他的直覺反應都是:這是別人該做的。不管什麼責任,他的直覺反應都是:這不是我的權責範圍。有時候做某件事只需要花一個小時,就為了「誰該做」的問題,他可以口沫橫飛地和別人爭論兩、三個小時。
絕對不假,他是我這一生所見過「最沒肩膀」的長官!
有一次私底下聊天,他居然有感而發道:「我這個人最恨,也最瞧不起沒有肩膀的人!」
聽完他的感想,我內心暗自訝異:天啊,他怎麼有資格講這種話!
再強調一次:人很難看見自己的缺點。
之所以想起這件陳年往事,實在是最近碰到一件類似的事情。
幾天前和一位久未謀面的老朋友商討事情,他有他的想法,我有我的看法,正當兩人辯來辯去之際,他忽然激動地說:「你是我見過最固執的人!」
聽到這句話,我愣了一下,隨後笑道:「我和你的感覺完全一樣,而且這個念頭也正好出現在我的腦海:你是我見過最固執的人!」
是我固執或他固執?
或是我們兩人都固執?
我們啊……,不管是你、是我,或是他,真的很難看見自己的缺點──我們是不是應該隨時警惕自己?
非常湊巧,今天朋友傳來一篇文章,談的是類似的話題。
文章我略微修改了幾個字,內容如下:
《別以為自己心中的那把尺一定是直的》
人最容易犯的錯誤是用自己腦袋中的觀念,去解釋別人眼中的事物。
人之所以難以溝通,是因為太過於堅持自己的看法。
我們只想要別人去理解我們,卻沒有想要去理解別人。而如果別人不同意我們的觀點,我們就認為那個人很難相處。
人們經常生氣的原因也就在此: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
如果你不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你會那麼生氣嗎?
有對夫妻彼此經常生悶氣。妻子認為老公好小氣啊,一塊錢都看得比天還要大。老公卻又認為妻子亂花錢,有事沒事便批評:「妳不應該隨便花錢,萬一哪一天需要錢,妳不就沒有錢可以用了嗎?」
妻子卻不以為然,反而教訓老公:「錢本來就是要花的,不然賺了錢要做什麼?」
其實,他們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只是「觀點不同」罷了。
觀點不同就只是「不同」,和「對、錯」有什麼關係呢?
可是,如果你的腦袋有根深柢固的想法,覺得只有自己才是對的,如此一來就沒有轉圜的餘地了。
許多的人際衝突就是這麼發生的。
我們常認為事情「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這就表示自己有了設定,並認為符合這設定才是對的。
我們會用「應該」與「不應該」要求自己;同樣的,我們也會用相同的邏輯要求別人。
當你認為「我應該」節儉的同時,就不允許別人浪廢。當你認為「我不應該」懶惰的同時,就不允許別人偷懶。當你認為「我應該」去做這些事,就認為別人「不應該」不做那些事。
我們生活中的戰爭就是這麼引爆的──感情應該怎樣,金錢應該怎樣,朋友應該怎樣;還有先生不應該怎樣,太太不應該怎樣,小孩不應該怎樣……。
這不就是我們每天面對的戰爭?
別忘了,當你說「你應該怎樣」的時候,你的潛意識已經開始想要要求別人;再當你對別人說「你不應該那樣」,問題就變得不可討論、無法溝通,因為你認為「這樣才對」。
然而,你的觀點真的正確嗎?
在一場座談會上,已圓寂的聖嚴法師問現場聽眾:「這世界有所謂的『客觀』嗎?」
台下有不少人紛紛點頭。
不料,大師卻說:「不,這世界沒有『客觀』;因為所有的客觀皆來自於我們的『主觀』!」
沒錯,這世界本來就沒有一個人和你擁有完全相同的背景和經驗,自然而然你們的想法、個性,以及觀點也不可能相同。
所謂的客觀,其實全是出於我們自己的主觀。
如果別人的觀點和你一樣,這並不表示他是「對的」,只是表示你們的「觀點相同」罷了。
反之,如果你們的觀點不同,這也不表示他的觀點是錯的,而就只是單純的「觀點不同」罷了。
這也是為什麼奧修大師一再提到:「真正的自由是免於任何觀念的自由。」
依據字典解釋,所謂客觀就是:觀察事物的本來面目而不加上個人意見。
請注意這句話的重點:不加上個人意見。
對於什麼事物你沒有「個人意見」?
孩子可不可以上網打電玩?
朋友張三是好人或壞人?
國外旅遊去日本或是瑞士?
…………
哪一個問題你會沒有個人意見?
客觀是很難達成的修養──承認嗎?
如果承認,那麼此刻請點著自己的鼻頭,連續大聲說三次:我是很主觀的人!
很不幸,人很難看見自己的缺點。
曾經有一位長官,他是我所見過最沒肩膀的人。不管什麼工作,他的直覺反應都是:這是別人該做的。不管什麼責任,他的直覺反應都是:這不是我的權責範圍。有時候做某件事只需要花一個小時,就為了「誰該做」的問題,他可以口沫橫飛地和別人爭論兩、三個小時。
絕對不假,他是我這一生所見過「最沒肩膀」的長官!
有一次私底下聊天,他居然有感而發道:「我這個人最恨,也最瞧不起沒有肩膀的人!」
聽完他的感想,我內心暗自訝異:天啊,他怎麼有資格講這種話!
再強調一次:人很難看見自己的缺點。
之所以想起這件陳年往事,實在是最近碰到一件類似的事情。
幾天前和一位久未謀面的老朋友商討事情,他有他的想法,我有我的看法,正當兩人辯來辯去之際,他忽然激動地說:「你是我見過最固執的人!」
聽到這句話,我愣了一下,隨後笑道:「我和你的感覺完全一樣,而且這個念頭也正好出現在我的腦海:你是我見過最固執的人!」
是我固執或他固執?
或是我們兩人都固執?
我們啊……,不管是你、是我,或是他,真的很難看見自己的缺點──我們是不是應該隨時警惕自己?
非常湊巧,今天朋友傳來一篇文章,談的是類似的話題。
文章我略微修改了幾個字,內容如下:
《別以為自己心中的那把尺一定是直的》
人最容易犯的錯誤是用自己腦袋中的觀念,去解釋別人眼中的事物。
人之所以難以溝通,是因為太過於堅持自己的看法。
我們只想要別人去理解我們,卻沒有想要去理解別人。而如果別人不同意我們的觀點,我們就認為那個人很難相處。
人們經常生氣的原因也就在此: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
如果你不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你會那麼生氣嗎?
有對夫妻彼此經常生悶氣。妻子認為老公好小氣啊,一塊錢都看得比天還要大。老公卻又認為妻子亂花錢,有事沒事便批評:「妳不應該隨便花錢,萬一哪一天需要錢,妳不就沒有錢可以用了嗎?」
妻子卻不以為然,反而教訓老公:「錢本來就是要花的,不然賺了錢要做什麼?」
其實,他們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只是「觀點不同」罷了。
觀點不同就只是「不同」,和「對、錯」有什麼關係呢?
可是,如果你的腦袋有根深柢固的想法,覺得只有自己才是對的,如此一來就沒有轉圜的餘地了。
許多的人際衝突就是這麼發生的。
我們常認為事情「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這就表示自己有了設定,並認為符合這設定才是對的。
我們會用「應該」與「不應該」要求自己;同樣的,我們也會用相同的邏輯要求別人。
當你認為「我應該」節儉的同時,就不允許別人浪廢。當你認為「我不應該」懶惰的同時,就不允許別人偷懶。當你認為「我應該」去做這些事,就認為別人「不應該」不做那些事。
我們生活中的戰爭就是這麼引爆的──感情應該怎樣,金錢應該怎樣,朋友應該怎樣;還有先生不應該怎樣,太太不應該怎樣,小孩不應該怎樣……。
這不就是我們每天面對的戰爭?
別忘了,當你說「你應該怎樣」的時候,你的潛意識已經開始想要要求別人;再當你對別人說「你不應該那樣」,問題就變得不可討論、無法溝通,因為你認為「這樣才對」。
然而,你的觀點真的正確嗎?
在一場座談會上,已圓寂的聖嚴法師問現場聽眾:「這世界有所謂的『客觀』嗎?」
台下有不少人紛紛點頭。
不料,大師卻說:「不,這世界沒有『客觀』;因為所有的客觀皆來自於我們的『主觀』!」
沒錯,這世界本來就沒有一個人和你擁有完全相同的背景和經驗,自然而然你們的想法、個性,以及觀點也不可能相同。
所謂的客觀,其實全是出於我們自己的主觀。
如果別人的觀點和你一樣,這並不表示他是「對的」,只是表示你們的「觀點相同」罷了。
反之,如果你們的觀點不同,這也不表示他的觀點是錯的,而就只是單純的「觀點不同」罷了。
這也是為什麼奧修大師一再提到:「真正的自由是免於任何觀念的自由。」
有時候,別人的行為看起來毫無道理可言,其實不過是因為與我們的觀點不同,或是他們看到我們沒有看到的事物。
就像螃蟹橫著走,也許牠以為自己走的才是直的,別人才是橫著走。
每個人都是主觀的,別以為自己心中的那把尺才是直的。
看完這篇文章,想到自己最近的經歷,我發自內心地告訴自己:以後要多聽別人講、多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不要認為別人怪,可能只是我不了解他的處境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