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納兵團叛變始末

歐美習慣刧掠的國家,多半僱有外籍佣兵,例如俄羅斯瓦格納兵團、法國外籍兵團、美國黑水公司、英國廓爾喀部隊。佣兵的特色是不問出身,不分國籍,不講規定,待遇高過正規軍,在境外執行官方不方便出面的戰鬥。

瓦格納成立於2014年,薪資與裝備全數來自俄羅斯,初期任務以協助烏東作戰為主。由於英勇善戰,在國際贏得一定名聲,2017年受僱進入中非共和國,擔任鑽石開採的保全工作。

非洲不管什麼組織的戰鬥力都差,瓦格納所向披靡,日漸獲得其他國家信任,2018年勢力深入蘇丹,2019年擴及馬利,從此在非洲如風捲殘雲。

瓦格納工資太高,平均月薪達2500美元,貧窮的非洲付不起,於是部分國家採取共同開發,或給予專屬礦產開採權。2019年瓦格納從非洲獲得的收入,已超越俄羅斯官方的財政補助,集團首腦普里格津富可敵國。

20222月,俄烏戰爭爆發,瓦格納急速擴編,最高時兵力達7萬人。同樣在俄烏戰場,俄士兵月薪約300美元,瓦格納為2500美元。由於巨大的薪資差距,俄國防部自然將艱巨的任務交給瓦格納。時日一久,瓦格納怨聲載道,普里格津內心也起了變化。在媒體吹捧下,他自認是拯救俄羅斯的英雄,不甘做一個「編制外」佣兵集團的領袖,因而不時對俄國防部發出嚴厲的批評。

523日,瓦格納對俄進行「下一任總統你會支持誰」的民調,結果普丁獲得42.5%,普里格津39.7%,俄總理15%,國防部長0.1%。這種「忘了自己是誰」的狂妄心態,想必惹惱了克里姆林宮,於是俄下令在71日以前,瓦格納必須與國防部簽訂合同,並接受國防部的直接指揮。

收兵權對普里格津如五雷轟頂,除了權力盡失,多年來在非洲建立的偉業亦將付諸東流。憤怒之餘他輕率起兵,待冷靜下來再一思量,想到他在政界有誰的支持?後勤補給從何而來?俄羅斯媒體會如何批評?國際力量可能聲援嗎?且等到耗盡手頭現金,哪個士兵還會為他而戰?

  普里格津畢竟精明幹練,明白起兵成功的機會微乎其微,於是在白俄羅斯總統出面調停之際,順勢找了下台階,草草結束這30多個小時的叛亂之路。

 


我渴望藍白合

如果我是民進黨大選操盤手,首要任務是製造「柯文哲可能勝選」的印象。原因是柯直來直往,與傳統政治人物迥異的人格特質,成功吸引許多選民的支持,且這些支持者不會因為「柯可能敗選」而改變投票對象。

很不幸,這些「堅定的支持者」不足以助柯勝選,因為綠營與藍營都有「難以撼動」的基本盤。保守估計,綠營約4成,藍營約3成。

目前各家民調數據雖有出入,但「柯穩定成長」是不可否定的事實。可惜「民調」不是「投票」,這中間有多少藍綠「基本盤」,投票當日可能背叛一生的信念?

由於「柯不可能勝選」,所以綠營在全力打侯。若仔細觀察侯在政治大學與台灣大學兩場演講,現場有多少學生提出十分具攻擊性的問題,侯的回答被剪輯成流傳在網路的短片,且其中幾位表現「傑出」的學生,後來也成為綠媒政論節目的訪談對象,

為什麼柯在大學演講,類似狀況不曾出現?

民進黨的確精於選舉,眼光準、手段狠。照此發展下去,政黨輪替是幻想。

想要政黨輪替嗎?

  我支持蔡正元先生提出的建言:藍白合,讓侯柯兩人對決,民調只問「你支持侯或柯」,最終勝者為正,敗者為副。試想:當民眾接到這種民調,他可能回答違心之論嗎?面對這種安排,民進黨又要如何操盤?


你渴望政黨輪替嗎?

假如你不在乎2024大選結果,這篇文章不必看。假如在乎,並渴望政黨輪替,這篇文章不僅要看,而且要仔細地看,冷靜地想。

儘管距離投票日還有67個月,然而目前浮上台面的3位參選人,都有個自固定的基本盤。因而當你決定要將票投給誰時,請考量以下分析:

依據20233月,台灣民意基金會發布的民調,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比例將近8成。為了實現「台灣人當家做主」的信念,不管發生什麼醜聞與弊端,那些將民進黨視同「自己人」的民眾依舊會將票投給賴清德。客觀估計,綠營堅定的支持者約4成。

柯文哲口直心快,與傳統政治人物形成強烈對比,再由於他往往「一語中的」,宣布參選總統至今,贏得大量「厭惡藍綠惡鬥」選民的支持。這群人以年輕人居多。照目前民調看起來,白營堅定的支持者約2成。

侯友宜從政以來民調居高不下,此次代表藍營參選,由於經常「答非所問」,雖失去了不少選民的信任;但不管如何,他繼承了藍營的基本盤。再看藍營前兩次總統大選,都在分裂的狀況下,朱立倫得票率為31%,韓國瑜為38.6%。從這兩個數據來看,侯友宜獲得30%選票應為合理的估算。

也因此,未來除非爆發涉及候選人本身的重大醜聞,否則賴、柯、侯「難以挪移」的基本盤為423。請問剩下的1成對大選能有什麼影響?

全數投給柯文哲,賴清德勝。

全數投給侯友宜,藍綠或有一搏。

  倘若你渴望政黨輪替,請問神聖的一票應投給哪一位候選人?


民族自決的統獨悲歌

  巴爾幹半島位於歐洲東南部,是歐亞交界重要的貿易通道,面積約15個台灣大,人口5700萬,境內有8個民族,宗教多元,是地緣政治的焦點,素有「歐洲火藥庫」之稱。

1945年二戰結束,巴爾幹半島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冷戰期間不靠北約,不依華沙,政治立場保持中立。1974年透過修法提升自治區的權力,之後各共和國要求獨立的聲浪不斷。當時北約站在支持獨立的立場,蘇聯則傾向維持統一。這場統獨之爭,最終因1990年蘇聯解體,在北約扶持反對陣營之下,南斯拉夫爆發了一場持續10年的內戰。

內戰期間最為中國人熟知的衝突,是1999年,北約轟炸南斯拉夫,美國B-2隱形轟炸機發射5枚導彈,「誤擊」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造成3人死亡,數十人受傷的慘案。

從這件慘案可知,南斯拉夫內戰絕不是單純的內戰。

2003年,聯邦人民共和國重新組建,國名改為「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其後國際勢力持續介入,最終在2008年分裂成7個聯合國承認的國家,以及1個部分國家承認,塞爾維亞卻認為是屬地的「科索沃」。

 


圖一:紅線範圍內為巴爾幹半島現今國界。

 

二戰於1945年結束,到1991年南斯拉夫爆發內戰以前,巴爾幹半島基本上能夠維持和平。直到北約介入,以「民族自決」點燃人民內心的火苗,統獨的戰火至今也不曾停息。

反觀中國,國土是歐洲1.6倍,人口占全球1/5,境內擁有56個民族、130多種語言,宗教單單是西藏密宗就有4大教派,維吾爾族又區分成3種伊斯蘭教。如此複雜、文化迥異的組合,倘若傳播民族自決的獨立思想,再透過國際勢力的蠱惑與介入,能夠想像在中國內部能製造何等的動亂嗎?

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該爭取、什麼該放棄,短暫、混亂的世局難以找到答案。此時不妨把立足點抬高、眼光放遠,試看中國自1979年中越戰爭結束,迄今整整45年,能夠持續保持和平的原因是什麼?

不就是因為實行中央集權制度,國家力量足夠強大,以致統一的時間多,分裂的時間少?或許一黨專政是中國防範分裂、內鬥必要之惡。也難怪鄧小平曾說:中國不可行西方式民主政治,如行,中國慘過春秋戰國!


認知戰是說謊比賽

幾週前,基輔市長克里契科(Klychko)公布一段視頻,顯示烏克蘭以美制愛國者防空系統,成功攔截俄軍發射的「匕首」極音速飛彈,美五角大廈發言人賴德(Pat Ryder)隨即證實上述說法。由於匕首的飛行速度超過10馬赫,愛國者飛彈即使最先進的三型亦不超過5馬赫,這不合理的結果引起許多專家質疑。

撇開各種學理分析,此處不妨讓「相片」說話。圖一兩張相片可輕易從網路取得,縱然再是外行,必也清楚這兩者絕不是「同一個東西」。


 圖一:左為匕首飛彈彈頭,右為基輔市長展示的殘骸。

當然,匕首飛彈可能有不同的型式。不同型式的飛彈攻擊的目標不同,以致彈頭的外形有異。然而即使如此,試想匕首飛彈飛行速度超過10馬赫,與空氣磨擦產生的彈體溫度約為攝氏2500度,一旦被擊落,殘體撞擊草地,裂紋刮到的綠草,攝影時可能依舊「翠綠」如新?

 

圖二:基輔市長展示殘骸的放大照。

物理現象雖不會說話,但它呈現的鐵證不容反駁。

即使真相如此明顯,後續支持「愛國者飛彈擊落匕首」的新聞接二連三,後來索性加碼到「擊落7枚匕首」,甚至出現:據軍事分析家說,連五角大廈也為它(愛國者飛彈)在俄烏戰爭中的成功大吃一驚!

到底什麼是真、什麼是假,我徹底迷糊了。為了追求真相,每一則相關新聞我都追根究底,以為能看到什麼新事證,卻失望地發現所有報導引用的相片,全來自基輔市長提供視頻中的殘骸。

春秋戰國時期,魏王和臣子聊天。臣子問:「如果有人說市區出現老虎,您相信嗎?」魏王說:「我當然不信。」臣子又問:「如果又來一個人說市區出現老虎,您相信嗎?」魏王想了想說:「我會懷疑。」臣子接續問:「如果再來一個人說市區出現老虎,您相信嗎?」魏王嘆道:「我相信了。」

以上這則故事是「三人成市虎」的典故。

這故事告訴我們什麼?一個謊言不管如何荒謬、可笑,當透過不斷傳播,特別是官方出面做保,再假的訊息都有人信以為真。

什麼是認知戰?從某個角度看,不就是「說謊比賽」?


未來還需學外語嗎?

近來高度使用ChatGPT,兩件事讓我十分意外。

首先,它幾乎能「正確理解大部分問題」。我碩士學的是「軟體工程」,很清楚「正確理解」對「電腦程式」十分不易,ChatGPT能夠做到讓我訝異的地步!

其次,ChatGPT無論是英翻中或中翻英,能力都在水準以上。例如以下這段對話,中文是我的問題,英文是它的回答:

AI時代,未來還需要學外語嗎?

In the era of AI, will it still be necessary to learn foreign languages in the future?

這段文字太長,能否以媒體標題的寫法精簡?

Do we still need to learn foreign languages in the AI era?

能否再短一點?

Need foreign languages in AI era?

再短一點呢?

Foreign languages in AI era?

再短一點。

Foreign languages in AI?

看到了嗎?同樣一個問題,回答從原本的17個字刪減到4個,大致都能掌握原本的語意。

ChatGPT似乎打通了「文字翻譯」的任督二脈,還差的只剩「聽得懂」。「聽得懂」是很因難的技術嗎?試看GOOGLE,已經具備自動語言翻釋軟體,只要熟悉操作方式,幾乎可以解決大部分「對話」問題。

聽得懂+正確理解+正確翻譯──此三者的結合就是「語言無國界」。這道理我明白,AI界必也明白。相信AI界目前已經在著手開發「自動語言翻釋器」,它的外形倘若小一點,可如塞入耳洞的助聽器;如果大一點,必也小於頭掛式耳機。

自動語言翻釋器擁有無窮的商機。以現今AI技術的成熟度,5年內市場應會出現「令使用者滿意」的「單一語言」自動翻譯器。一旦出現「單一語言」,兼具多國語言的成品,甚至自動識別是哪一種語言,再翻譯成使用者選定語言的「多國語言自動翻釋器」,不也是水到渠成?

  到了那一天,我們還需要學習外語嗎?


從星宇事件看台灣民風

  多年前前往夏威夷群島旅遊,某日搭乘滿載不過三十餘人的小飛機,從「茂伊島」飛往「可愛島」。時值盛夏,小飛機冷氣功能有限,不難想見乘客坐在狹小的機艙內,肩併著肩內是何等難受。

那天我額頭冒汗鑽進機艙,一路所見肥胖的旅客,大部分胸口都出現汗漬。

所幸這是小島間的短程飛行,類似從台東飛往綠島,小飛機從起飛到降落不過二十多分鐘。

即使只有二十多分鐘,也是難熬的時刻。好不容易熬到起飛,沒幾分鐘飛機隨即下降,眼看就要著陸,卻不料飛機又加足馬力,仰起機頭,重新往上爬升。

這變化看得我莫名其妙:若此小島不是目的地,剛才飛機下降的原因是什麼?表現夏威夷的熱情,讓旅客從高空鳥瞰夏威夷的群島風光?

才這麼懷疑,就見飛機飛越另一個小島,不過這次沒有下降,而是直接從上方通過。

儘管疑惑不已,但這是夏威夷群島間的「島內航空」,島與島沒有「對飛」航班,而是固定的「循環航程」。例如有四個島,固定由1飛往2,再到3,然後4,最後又回到1。旅客若想從14,飛機也要依序降落23,最後才能到達目的地。

顯然我是少見多怪,因為滿座的乘客個個穩如泰山。沒多久終於降落,小飛機在跑道轉向時,速度快到機身居然會微微傾斜!

這又讓我開了眼界,夏威夷島內航空相當有特色啊。

好不容易停穩,我才解開安全帶準備脫離苦海,卻見空中小姐拿出麥克風廣播,內容大意如下:島內航空飛行,每一站之間要簽署安全文件。剛才起飛時忘了帶文件,但因為「降落重量」限制,飛機無法直接回降,只好在附近繞一圈消耗油量。現在在等待地勤人員送來文件的同時,飛機要加油,等加滿油再重新起飛。另外,基於安全作業規定,加油時飛機並須關閉所有裝備,這包含空調與冷氣。對於這個錯誤,我們感到抱歉。

接下來飛機關閉所有裝備,唯一燠熱的空氣來至開啟的機門,所有乘客動作一致,抽出置於前座椅背的雜誌當扇子。

令我訝異的是,整個過程沒有一位乘客出聲抱怨,沒有人面露不悅,或許是大家都在使勁地搧動著扇子,沒有人有多餘的精力表達內心的憤怒。

如今回想起那日痛苦的經歷,再看近日星字航班事件,一個是「人禍」,一個是「天災」,兩種乘客的反應卻有天壤之別,我不禁好奇:到底是台灣民風剽悍,或他國人民的個性過於懦弱?

  


AI是威脅或工具?

人工智慧(AI)對講機器人ChatGPT,一出江湖便轟動武林。許多人使用過後有不同的評語,有的驚為天人,有的認為不過爾爾,另有一部分認為應該禁用,特別是從事教職的老師,因為這容易讓學生養成偷懶、欺騙的學習態度。

針對五花八門的評價,我的感想如下:

傳統電腦和AI的差別,一個停留在系統設計之初的能力,即使事後擴張,增加也有限。AI擁有「自我學習」的能力,能夠成長到什麼程度,可能當初的設計師都無法預期。

除此以外,人類不管如何天賦異稟,出生、成長必須從「零」開始。AI卻能持續累積「既有經驗與技能」。例如2016年,AI圍棋程式AlphaGo勝過南韓棋王李世石,從此AI將永遠「至少擁有」李世石的相等功力。難而人類,一旦李世石逝世,縱然百年難得一見的棋手誕生,至少也得耗費1020年,才可能練就棋王的功力。

面對這種「AI一旦獲勝,人類將難以逆轉」的劣勢,我們無需驚恐,畢竟它只是一種工具。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某大公司總經理試圖推動重大投資,交代科長寫一個企劃案。總經理大略說明規模、執行重點、考量事項……,幾天後再聽科長回報。由於是複雜的大型企劃案,通常不易一次過關,於是總經理指出有欠考慮之處,並再次叮嚀修改的方向。

拿此範例來形容人類與AI的角色,總經理是AI使用者,科長是ChatGPT。不管科長如何才高八斗,也勢必遵循總經理的指示辦事;當然,他可能提出讓總經理驚豔的建議,但最終的裁定權──用或不用、如何使用,仍掌握在總經理的手中。

不要怕AI,要勇於接觸,多方嘗試。別忘了使用者與AI互動的過程中,雙方都有成長。因而身為老師,應大方鼓勵同學使用ChatGPT,因為ChatGPT是一個修養一流、學識淵博的好老師。假如學生偷懶,使用ChatGPT的過程中不求甚解,對於一個「只要學歷,不重能力」的學生,最終受害的不是他自己嗎?

最後要講兩個重點:

1.   打不過敵人就加入敵人:AI一旦取得勝利,人類逆轉勝的可能微乎其微。

  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未來衡量一個人的能力,很大一部分取決於他運用AI的能力。

  


什麼是島鏈?

針對台灣的地理位置,許多戰略專家再再強調,想必國人也耳熟能詳的是:台灣位居第一島鏈中樞,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為什麼重要?因為第一島鏈可遏阻中共軍力東擴。

真如此嗎?

「島鏈」二字令人聯想到捷運車站的管制攔繩,只要掛上,行人就無法通行。再看圖一,果不其然,台灣位於第一島鏈最關鍵的中央位置。

 

圖一:第一島鏈示意圖

單看圖一,彷彿第一島鏈若都掌握在親美國家之手,大家聯手抗中,必會給中共海軍足夠的嚇阻威力,使其不敢越雷池一步。若同意這論點,不妨想想以下質疑:

首先,若處於承平時期,中共海軍再弱,不也是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別說第一島鏈「親美」,即使全屬於美國屬地,只要不侵犯其領海,無論是中共的軍艦或商船,都擁有自由航行的權力。

因而承平時期第一島鏈只是畫的好看,戰略方面沒有特殊價值。再看台海從823砲戰迄今,超過50年處於承平時期。所以最起碼在過去50年,「第一島鏈」未曾發揮遏阻的作用。

至於戰時,第一島鏈也誠如現況全屬「親美」國家,縱然台灣居於關鍵的中央位置,對中共海軍又有何種遏阻效果?

 

圖二:台灣地理位置示意圖

請看圖二,台灣與第一島鏈東邊的日本那霸,直線距離約600公里,距菲律賓本島北緣約400公里。果真處於戰時,縱然時光倒退20年,中共海軍只要航行中間海域,不也如入無人之境?遑論中共如今已非昔日吳下阿蒙,管他是日本那霸或菲律賓,戰時中共不攻擊他們就不錯了,哪敢寄望他們反過來攻擊中共?

所謂戰略要地,簡單地說就是「攻者所必取,守者所必固」。例如麻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巴拿馬海峽,因為地主國若是封鎖航道,想通過的船艦就得大費周張。可是台灣,即使納入中國版圖,海峽的寬度也足夠,中間仍存在一條得以自由航行的國際航道。

台灣因位居第一島鏈的中樞,所以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可能我資質愚鈍,苦思三、四十年,至今也無法參透其中奧妙。

在我看來,島鏈只是大洋上幾個遙遙相望的島嶼,承平時期毫無作用,戰時也難以發揮遏阻效果。不幸的是,人們習慣站在自己的立場,自我抬高身價,並由此認定台海戰爭時美軍必來相救,這想法會不會有點一廂情願呢?


最精明的算計是……?

幾週前在YouTube看《收藏小哥張恩鵬》,其中一集的內容概略如下:

張小哥是舊貨商,某日試圖收購一位大媽想要出售的古董木器,他先在屋內上下翻看,再問大媽想賣多少錢?大媽說五百,小哥沒講價,掏了錢付帳離開。

離開破舊的小屋,小哥來到陽光普照的室外,抹去灰塵檢視良久,意外發現木器的材質是極其稀有,價格不菲的黃花梨木!他立馬調轉回頭,推門進屋跟大媽陪不是,表示先前由於光線不足看走了眼,並將收購價格提高到兩萬元。

大媽當場呆了呆,然後豎起一根手指,微微顫抖地說:你給我一萬就好。

小哥十分堅持,還是給了兩萬元。

看到這,請問你有什麼感想?

我的直覺反應是:恐怕這是一集套好招的宣傳片吧?

處於今天這個現實勢利的社會,不詐騙已然不易,誰會如此誠信道義?出於懷疑,最近幾週我上網看了四、五十集《收藏小哥張恩鵬》,裡面各種狀況都有,有的殺價不成未達成交易,有的只花了幾元就買了枚清朝錢幣,有時也會買到贗品,等來到室外拿石頭敲碎,再取出破片向觀眾解釋為什麼是假貨。雖然這是一個「防人之心不可無」的虛假世界,但從這些影片的內容,我相信張小哥是一個為人正直、童叟無欺的舊貨商。

他是商人,所謂在商言商,如此誠實不顯得有點呆傻?

看完幾十集《收藏小哥張恩鵬》,我腦海跳出一句話:

最精明的算計是厚道!

倘若無法領悟這句話的含意,請再聽我講一個故事。

我認識一位白手起家,從商近半世紀的長輩,創業之初他步履維艱,幾年後便一帆風順,如今事業越做越大。某日和他閒聊,問起他的成功之道,他想都沒想就說:厚道。

接著他解釋:我有許多下游廠商,每次請他們報價,如果有足夠的利潤,我不單不殺價,反而會主動加價。現在大家都了解我的做人,如果我殺價,他們很少還價。另外,有時候多家廠商同時要求趕貨,他們都會優先滿足我的訂單,因為長久互信互助,我們都成了好朋友。

明白「最精明的算計是厚道」這句話的真意嗎?

以上兩個是正面故事,反之,我也認識兩位「精於算計」的商場朋友。講起他們眼光之準、手段之狠,在我認識的朋友中幾乎無人出其右。四十多年前我看著他們創業、起步、茁壯、意氣風發、不可一世……,然而隨著時間流逝,也清楚地在這兩人身上看到以下三個共同變化:

1.      敵人越來越多,部分還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

2.      商戰頻繁,官司不斷,生活波濤洶湧,事業起起伏伏。

3.      個性變得暴躁易怒,罵人似乎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這個世界,錢只是成功的一個部分。一個精於算計的有錢人,有朝一日一旦沒了錢,你會赫然發現他什麼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