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值

  早年幫友人介紹對象,初次見面以前我必定會強調雙方的優點,好比說談吐多麼幽默、個性多麼善良、才華如何洋溢、外貌如何出眾。
  不管是誰,經過我如簧之舌的介紹,約會以前雙方對彼此無不充滿了高度的期待。
  如何知道他們充滿了高度的期待?
  約會那一天雙方都盛裝以會,且經過刻意打扮。
  不幸的是,這種約會從見面的第一刻,我便能從雙方的眼神、面容、講話語調……,隱約感受到他們對彼此的失望。
  類似的相親活動經歷了三、四次,次次如此,逼得我不得不自我檢討──莫非初次見面以前,我對雙方的介紹過了頭?
  以為美如林青霞,結果來了小S,你說他會不失望嗎?
  我痛定思痛,接下來做了改變,初次見面以前不再讚揚對方,而改以:他()外貌雖不怎麼樣,可是個性不錯……;講話有點直,有時候難免傷人,但本性善良……
  這麼講,有時會看到聽者不滿的眼神,似乎在埋怨:這種人,你怎麼會介紹給我?
  畢竟我是一番好意,不滿歸不滿,最終雙方還是見了面。
  這類相親,往往第一面的效果都不錯。
  以為貌似「如花」,結果來了沈殿霞,雖然不滿意,但也可以接受。
  *    *    *    *    *
  早年我常隨幾位大老闆到國外旅遊,幾乎都是自己開車自由行,只需要請一個導遊,想去哪兒就去哪。
  很隨興的旅遊,住的都是五星級飯店,用餐全在當地知名餐廳,點起菜來毫不在意價格──這些事情看在導遊眼裡,自然而然會對事後的小費起了高度的期待。
  因而旅遊過程中,我可以明顯感受到導遊格外熱情。
  可是,假如你認識白手起家的大老闆,可能會了解他們不是富二代,更不是富三代。由於他們都是憑藉一己之力,從貧困中打拚起家,因而不喜歡擺濶,花錢通常是「該付則付」,「不該付絕不付」。
  導遊小費都有明確的價碼,也就是所謂的行情。
  因而每次旅遊結束,給小費時,如果導遊表現良好,他們會依行情多給一點。否則,行情是多少,他們就給多少。
  幾乎沒有一次例外,每次旅遊結束付小費時,導遊一旦清點完小費的數目,熱情便像被灑了盆冰水,態度立即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往往導遊七、八天的小費,還抵不過我們吃一餐飯的價格!
  你說,導遊會不失望嗎?
  經過幾次教訓,後來我學乖了,每當來了新導遊,私下我都會暗示:不要對小費有過度的期待。
  如此這般,旅遊結束付小費時,如果比行情多一點,導遊反而會出現驚喜的表情。

  以上兩個體驗,其實是最基本的人性。
  每個人對未來的事情都會有一個「期望值」。
  好比考試,你自認考得很好,應該得滿分,成績發布卻只有94分,你是失望或喜悅?
  又如果你自認考得很糟,可能不及格,公布結果卻有73分,這時你又是失望或喜悅?
  決定失望或喜悅的不是94分或73分,而是在成績公布以前,你對結果的期望!
  結果不如期望,你鐵定失望。
  結果超過期望,你如何不喜悅?
  明白了這個道理,與人相處時我們應善用別人心裡對結果的期望。
  好比說介紹朋友認識以前,不要過度吹捧對方。
  老闆交待一件工作,先別把話講得太滿。
  與朋友合夥做生意,應該把醜話講在前面。
  善用別人心裡對結果的期望,雖然不是事情成敗的關鍵,卻能開展一個美好的契機,或是迎得一個喜悅的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