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難辨的台灣

想要證明一件事物為真,往往十分複雜;若要證明為假,相對容易許多。好比李四擁有一幅價值數千萬元,國畫大師張大千的山水畫,想要證明這幅畫是真跡的過程絕不簡單。反之,若某位鑑定師指出這幅畫的落款為仿造――只要一個質疑,數千萬元的價值頓時一文不值。

這故事告訴我們,證明為真須通過各式各樣的檢驗,而只要其中一項不過,便可歸類為假。十分簡單的道理,到了台灣卻不是那麼回事。

例如李四可以把畫鎖進保險箱,不讓專家檢驗,並堅稱那是張大千的真跡。不過,醜媳婦終得見公婆。假設李四為了解決財務困難,將這幅畫委託富士比公司拍賣。拍賣之前,公司依例上網公告,多位專家透過網路檢視,紛紛指出這幅畫的其他問題。好比印章不對、風格有異、題跋不完整,甚至紙章不是張大千慣用的四川紙。

果真發生這些質疑,拍賣會可能依計畫進行嗎?

很不幸,李四位高權重,掌握了媒體的發聲權,網路支持「是真跡」的聲量居高不下,富士比因而決定如期舉行。

正當專家們等著看拍賣會的笑話,卻不料競標異常激烈,最終某位透過電話連線的匿名買家,以遠超過市場預期的2.4億元購得。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李四用拍賣的結果說明了一切。乍然間,先前斷言是假畫的專家們如過街鼠,「外行充內行」、「冒牌貨」的批評如鋪天蓋地。事實上,質疑專家的水準還算仁慈的,更惡劣的是,李四斥責專家們居心不良,明知為真,故意說假,背後的目的在勾結同道,期能在拍賣會以低價搶得價值連城的真跡。

上述是頗為誇張的比喻,然而在今日的台灣,沒有幾分神似?「真理越辯越明」似乎只存在於書本。現實社會,不管什麼事情,只要扯上藍綠,媒體吠影,眾人吠聲,真理越辯越遠,小老百姓越聽越迷惑。